省朗协第13期朗诵艺术研修班于5月18、19日在广州举行,本期研修班汇集了来自广东各地热爱朗诵艺术的朋友。省朗协名家师资库的张琳、王国省、向海燕、魏冬青四位老师,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程。

 

以下是学员黄丽颖的对第一天课程的学习记录。

 

(一)张琳《我和我的朗诵》

 

张老师的讲座始于一则故事:《毛委员和儿童团》,这是一则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故事,张老师一人分饰几角,塑造的角色特点分明,衔接紧密而不让人感到混乱,在场的学员无不敬佩。张老师指出,在一篇作品里,每个角色都有他的任务,叙述者也要他的任务。当我们在讲述一个故事时,需要揣摩我们的声音形象是否与角色相贴合,在朗诵时,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衔接、转换,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节奏,并且对故事的发展延伸,也取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
 

随后,张老师朗诵了诗人舒婷的作品:《祖国啊,我亲爱的祖国》。张老师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告诉我们,同样的作品,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达,可能会受场地、设备、观众所给的反应来做出及时的调整,但不变的是,所有的处理必须基于对作品的理解,必须依据心里对作品的触动,结合当时的条件,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。比如,《再别康桥》里“轻轻的我走了”,不是真的“轻轻”,不是“潇洒”,这是一首很美的诗,但这种美,是凄美,文字写得越美,感情上越不舍。

 

最后,张老师为大家详细剖析了《我的猫们》的创作过程,包括这篇作品通过什么细节来描绘一个怎样的形象,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抓住这些细节呢?所有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生活的借鉴,张老师建议,在平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留心观察,有哪些事情引起我们内心的触动,就把它们好好保存在自己的情绪库里,当需要用到这些情绪时,我们可以用作品来唤醒内心情感的表达。

 

张琳老师的讲座结束后,学员们依然久久回味,十分感谢张老师把几十年艺术生涯积累到的经验、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员们。在这里,也把张老师在讲座上的经典语录与大家共享:

 

1.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衔接、转换,直接影响作品的节奏,对故事的发展延伸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
 

2.朗诵作品有不同体裁,作品里有不同的角色、性格,当我们在创作声音形象时,必须与角色相贴。

 

3.(作品的处理)怎样是对,怎样是错,没有绝对的标准,但不应该是固定的腔调、刻板僵硬的动作、统一的队形、机械的重复。

 

4.所有的表达技巧都为作品服务,但不能为技巧而技巧,比如停顿,确实某些地方从技巧上说,需要停顿,但我们在表达时,应是受到内心的驱使而停顿,不为停而停。

 

5.尽量避免以专业、非专业去评判他人,不把示范当标准。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一样,声音条件不一样,不能生搬硬套。所有的表达方式必须源于内心的触动,你赋予的角色的情感形象,才是观众久久不能忘怀的。

 

6.在语言艺术教学中,包括许多基本功训练,首先发音、咬字必须准确,不论什么情绪状态,也要让人听清楚你在表述的内容。其次是气息的训练,用气能使声音更好听,使作品更富有情感。

 

7.孩子是一张白纸,我们不应该用大人的理念去培养他,在这张白纸上打下虚情假意的情感表达的烙印。我们更加注意的点应该是:寻求孩子本真,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。我们自身的朗诵也是一样,当你走进作品,找到思想情感与作品的契合点,就是你的朗诵与众不同的地方。

 

8.(表演时)把握分寸,把握好度,艺术并没有标准需要你达到多少度,但是度很重要,分寸感很重要,一旦把握不好,就是在玩弄技巧。

 

9.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,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。它的主体是语言,把基本功练习当成是洗脸刷牙一样每天必做的事情,是你生活的一部分,每日坚持,必有增益。

 

(二)王国省《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与朗诵》

 

5月18日下午的课程,由王国省老师主讲。

 

王老师并不着急讲课,而是先安排了一项小游戏,这个游戏关乎我们的名字:

 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,有的可能就是一个单纯的文字符号;有的可能是随机取的,今天下雨了就叫“小雨”,阳台上种的花开了,便叫“小花”;有的是在顺应时代,80后少不了“龙”、“娟”等字,90后更多的是“俊”、“婷”等字,成为了时代的文字印象;还有的名字里,蕴含了父辈无限的爱和期待。

 

游戏第一步:请每一位学员提起笔,写出对自己名字的解析,然后交到班委手上。游戏第二步:学员到班委处随机抽取一篇学员作品进行朗诵。所有的学员既是参赛者也是评分者,自己准备作品的同时也给他人的朗诵打分。最后,经过分数统计,排名前3的同学还能收获王老师的书籍《一路向南》作为奖品。

 

这个游戏一出来,全体学员热情高涨的同时也倍感压力,酝酿5分钟即刻奋笔疾书,写出不少佳作,体裁有散文,有诗歌。在朗诵环节,也是各显神通,呈现了一台精彩的小型朗诵比赛,中间还配有王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,整个过程充满了欢笑。

 

在这个游戏中,学员们既亲手书写了一篇小短文,感受作品的逻辑,又能从身边人、从实际出发,揣摩作者的性格、写作意图,再进行作品分析与朗诵创作。这些步骤其实也是我们在朗诵之前所要做的功课,游戏以小见大,让学员受益无穷

 

游戏的最后,王老师对学员们的展示作出了点评与总结:本期学员的文采超出了想象,有的写名字的由来、有的写父辈的期许、有的写浓厚的家国情怀。当我们拿到作品时,第一时间不是急着就要读出声来,先要了解作者,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,抒发什么,真正去酝酿对方的感情。你觉得有难度的东西,只要用心、用情去做,是不会太差的。不逼自己一把,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。

 

在后面的讲座里,王老师从几个方面进行讲解:

 

一、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散文;二、优秀散文的考量;三、中国散文发展概况,囊括了中国从先秦时期直至如今各个阶段散文的特点与鉴别,尤其介绍了现当代优秀的散文家,如王小波、梁实秋、余秋雨、贾平凹等,中间伴有老师的现场朗诵,并且还教会学员领悟散文的文化之美。

 

课程结束之际,王老师提出,多朗诵自己的文字,对于我们的作品分析能力、朗诵水平提升有巨大的帮助。

 

课程结束后,王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,记录这珍贵的一刻:

 

东风东路733号

 

作者:王国省

 

东风东路东风浩荡

轰走了乌云万里阵仗

天气预报说有台风阵雨

也被733号2楼25个诵友集体流放

 

还有,我献给省朗协的这倾情一讲

没有被连天呵欠和不屑一顾冷落在旁

仅老汉我一个不动声色的开场白

便引来此起彼伏响亮的赞赏

 

是谁把有关名字的故事

逐字逐句插上想象的翅膀

是谁挑头立在舌头的打谷场

扬起漫天飞舞的粒粒金黄

 

来来来,今天俺不是个教书匠

只是借助声音和你们聊聊时光

48小时虽然只是生命沧海一粟

我却牢牢记住了你诵读的模样……

 

  

以下是部分学员的感想:

 

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朗协研修班。新开始,新起点。张老师的教学从实际出发,以一个个作品,引领我们走进朗诵艺术,感受朗诵创作的各种微妙的体验,艺术的魅力深深地震撼着我们。

 

在感悟和体验中我们明白,作为艺术的朗诵,不仅仅是技巧的表达,更是生活的积淀与表达。王老师以互动的形式组织教学,带我们重新认识自己,认识我们的父母。我们既是创作者也是表达者。我们体验着文字与声音带给我们的快乐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我们学会珍视自己的创作,虽然粗糙,但那是多么珍贵的表达。感谢两位老师。

——胡金辉

 

 

每个人对如何朗诵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朗诵风格。朗诵之美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

 

参加省朗协举办的朗诵研修班,聆听了名师大家的当面教诲,让我感受最深的,却是朗诵之难。

 

朗诵之难,在于文学修养。朗诵者不是作家诗人,更多的只是在用声音表达作者写作时想要抒发的情感。朗诵者文学修养的高度,决定了对作品理解的深度,更影响着对作品的声音塑造。

 

朗诵之难,在于语言艺术。声音是朗诵艺术形式的最重要载体。朗诵者的语言面貌如何,决定着是否能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。可是往往,语言、普通话是横在朗诵者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,让朗诵者被束缚住了手脚。

 

朗诵之难,在于朗诵技巧。适当的技巧可以使朗诵效果锦上添花。但是,熟才能生巧呀!没有平时的学习积累,没有长期演出实践的磨练,没有一次次的检讨总结,又哪来的技巧可用呢?

 

毛主席说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虽然朗诵很难,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!我相信,参加朗诵研修班,向名家先辈和同学们学习,就是我让朗诵变得不再难而迈出的坚实一步!

 

——钟川

 

 

上午张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这几十年演艺生涯的丰富经验,通过《毛委员和儿童团》、《再别康桥》、《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》、《我的猫们》等几篇具体的作品,详细讲述了他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如何理解,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:朗诵是有表演成分的,但一定一定要掌握好分寸,分寸把握不好就是在玩弄技巧。

 

我瞬间感觉到,这对于初学者、或是在小朋友的朗诵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的地方,朗诵是真情流露,讲究真情实感,而不是装腔作势,拿腔拿调。如何调动自己、调动学生的情感,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地方。

 

下午王国省老师带来别开生面的精彩课堂,课堂上需要学员们即兴创作、随机抽取作品进行朗诵,大家顿感压力山大,15分钟埋头苦干。最后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小型朗诵会,事实证明,人不逼自己一把,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!

 

——黄丽颖

 

今天上课,收获颇丰!一是被老师们扎实的朗诵和文学功底所折服,切实感到了自身的差距和压力!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。二是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朗诵艺术的迷人魅力,更加热爱和迷恋朗诵艺术!三是收获了珍贵的同学情谊,结识了这么好的一群兄弟姐妹,幸甚至哉!

 

——刘继超

 

 

 

 

培训师资

张琳

国家一级演员,自1978年至今,参演话剧:《西安事变》《铁血道钉》等30余台,拍摄影视剧:《长征》《余罪》等60余部。配音作品:《烈火金刚》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等数千部,中国话剧金狮奖和白玉兰艺术主角奖获得者。


 

王国省

笔名阿国、王小虎,籍贯河北邯郸,文学学士,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结业,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、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,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,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主席,现居广州。著有个人文集《野性的沉默》《灿烂的忧伤》《优雅的沦落》《一地清凉》、《一路向南》。


 

魏冬青

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(现中国传媒大学)播音系播音专业,获文学学士学位。广东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、广东广东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秘书长、现兼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。


 

向海燕

青年朗诵艺术家,广东省朗诵协会副会长,高校教师,主授《诵读学》《演讲学》等课程,肇庆市朗诵协会副会长,广东省首届、第二届“广朗杯”朗诵大赛一等奖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“夏青杯”朗诵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曾任电台、电视台主持人、播音员、记者,有较丰富的舞台表演、主持、朗诵等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