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致 云 霄 》

作者:陈觉 | 朗诵:乔榛

致 云 霄

作者:陈觉 | 朗诵:乔榛

 

云霄我的爱妻:

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,我即日便要处死了,你已有身孕,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。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,我的父母会来扶养他的。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,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。

你也迟早不免于死,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。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,现在则惟愿有鬼。“在天愿为比翼鸟,在地愿为并蒂莲,夫妻恩爱永,世世缔良缘。”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,互相切磋,互相勉励,课余时闲谈琐事,共话桑麻,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,或旅行或游历,形影相随。及去年返国后,你路过家门而不入,与我一路南下,共同工作。你在事业上学业上所给我的帮助,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,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,自度必为异国之鬼,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,日夜不离,始得转危为安。那时若死,可说是轻于鸿毛,如今之死,则重于泰山了。

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,其诚是可感的,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。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,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,我当年是瞒了她出国的。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,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,‍‍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(她)老人家一面,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。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,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。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,我也不觉流泪了。云!谁无父母,谁无儿女,谁无情人!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,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。我们虽然是死了,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。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,死又何憾!

永别了,我的爱妻。

你的觉 手书

一九二八年十月十日


作者简介

       陈觉,原名陈炳祥,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一个富裕家庭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8年10月被敌人杀害,时年25岁。陈觉、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,于1925年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在学习期间结为夫妻,1927年一道回国参加革命。1927年9月,赵云霄随陈觉到湖南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,1928年4月,由于叛徒告密,他们分别被敌人逮捕。1928年10月14日,陈觉在长沙牺牲。赵云霄因怀有身孕,刑期推迟。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最后的遗嘱。26日,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,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,牺牲时年仅23岁。


 

诵者简介

       乔榛,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、导演。上海人。生于1942年11月17日。196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,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1975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、导演。1984至1986年任该厂厂长。 曾任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、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、上海影协副主席、上海市政协七、八、九、十届委员(九、十届)常委,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、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