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言——闲心偶遇(26)
杨飞云先生:“ 审美是修养中的修养”。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,指人与世界(包括社会和自然)形成一种无功利的、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。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、主观与客观上认识、理解、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。
蔡元培先生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美育可以救国图强,唤醒民众,可以提升人的素质,用美育代宗教。吴冠中先生说的更直接:“美盲比文盲更可怕”。美育在中国文化里面强调的非常高,譬如绘画讲画品,书法讲书品,文学讲文品。古人重视修身,琴棋书画只是一种手段,其实就是在培育美感。
美育陶冶性情,是消遣,是升华,是文化。美育不是仅仅从事美术,专业院校学绘画的不一定是有审美品质的人,而且美育和文化知识不一定有关,有时候会在农村看到没有文化但很有品质、格局的人。
审美不是狭隘的,是在更宽的范围内让人产生共鸣,产生影响,美不仅是外在的,不是专业的,而是人性里面追求的核心部分。所以杨飞云先生认为:“审美是修养中的修养”。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审美境界,善良、真诚,怀有赤子之心,就会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感。
审美和人的素质、三观相关系,如果一个人没有审美的追求,对美的事物美的情操,美的环境没有追求,那他的品位就没有层次,美育不单单是在艺术院校学习音乐、绘画、舞蹈,而是全社会的一种追求。
艺术作品的门类、形式、内容、形象是千姿百态,丰富多彩,变幻无穷的,但其实质离不开“真善美”的核心价值。“不真”的东西不能感人,“不善”的东西没有价值,“不美”的东西就不是艺术。“真”是前提,“善”是动机,“美”是结果,三位一体缺一不可。
朗诵艺术同样要追求真善美,我们不仅要通过各种技巧的学习训练,使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悦耳动听,更有感染力,更重要的是要修炼内心世界,提高对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,在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中,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,与人相处交住当中,时时处处发现美、感受美,分享美、塑造美,并将这种审美的修养运用到每一个朗诵作品的创作中。提高朗诵艺术水平就是提高审美修养的过程。
作者简介
史子兴(子言),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广东省朗诵协会会长、广东朗诵艺术团团长、广东诵读会会长、现代诵读艺术委员会理事、全国成人演讲与口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专家评审团成员、广东省文化学会理事、广东司法警官学院客座教授、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- 还没有人评论,欢迎说说您的想法!